新年伊始,萬象更新。上海將以時不我待的精氣神,謀劃新征程新篇章。
新的一年,上海要奮力一跳,這是態度,是責任,是擔當,是新征程上應有的精神狀態和工作姿態。
“奮力一跳”,要堅定信心,不懈奮斗。中央相繼推出一系列支持上海深化高水平改革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文件,其落地推進將釋放巨大紅利。新的一年,如何牢牢把握重大戰略機遇,如何帶頭抓好各項政策舉措的落地落實,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
“奮力一跳”,也要直面問題,把握機遇。對當前發展面臨的困難挑戰,既要全面、系統、辯證地看待,又要破解矛盾,化危為機。新的一年,能否抓住窗口期,推動轉型升級;能否對亟待解決的瓶頸問題有所突破,都將是我們面臨的重大考驗。
新年開新局。本報將推出系列報道,關注上海各條戰線如何開好局、起好步,以實際行動加快把“施工圖”高質量地轉化為“實景畫”。
用核心技術重塑國民汽車品牌
這個元旦假期,新能源汽車市場又迎來“內卷”高潮:不少汽車品牌加大優惠力度,以沖刺年銷目標,新一波價格戰如火如荼。“內卷”大軍中,有一個消費者既熟悉又陌生的品牌。
熟悉:它曾經一年銷量突破47萬輛,是中國最早做新能源的品牌,也是智能汽車的鼻祖。作為自主品牌的代表,它一直努力與國際品牌競爭。陌生:近幾年,貼在它身上的標簽開始模糊,它逐漸在新能源主流賽道“失語”。
上海土生土長的汽車自主品牌“榮威”有過高光,有過迷茫,但從未放棄努力。技術上的長期主義,能否幫助榮威品牌打一場新能源汽車的突圍戰?
打磨技術一磨7年
去年4月,上汽發布了新能源汽車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半年后,榮威打出一張關鍵牌——發布D戰略,推出首款車型D7,其插電混動版本備受關注。
作為一路見證榮威品牌成長的研發工程師,王珊對D7的信心來自上汽13年來在插電混動技術領域持續投入與迭代的成果——DMH新一代超級混動系統。該系統采用動力總成大腦PICU,將混動控制、發動機控制、變速箱控制、空調熱管理和電池熱管理等功能的控制集合在一個“大腦”中,極大地提高了運算速度。
從2015年開始,王珊擔任DMH動力總成集成應用項目高級經理,她對動力總成大腦PICU的研制過程歷歷在目。“PICU的軟硬件我們都實現了自主可控,過去我們如果要在軟件上加快開發往往受制于人,一個小需求的變動,動輒就是半年的更改周期,自主開發軟件后我們迭代的速度就變得更快,大幅降低開發費用。”她介紹說,PICU集成是超級混動系統核心的底層技術,團隊一磨就是7年。“從漠河到瓊海,從耐久試驗到高低溫試驗,我們做了大量測試和驗證,這一路并不是鳥語花香的,我們是關關難過關關過。”
上汽創新研發總院在純電平臺、電池系統、混動系統等方面打造的技術底座,全面賦能榮威向新能源、智能化的轉型。“總院還設立了一些前期預研通道,從縮短整車的開發周期、降低核心零部件的質量控制風險、提供更多的功能配置選擇三個方面,評估項目。只要滿足任一方面,研發人員都可以把解決方案或者研發方向提交上去,評估通過,我們就能大刀闊斧地干。”
向用戶思維全面轉變
榮威品牌事業部市場副總監駱樊承是老榮威人,見證了榮威從風光到失落到轉型再出發的全過程。在他看來,如今的汽車市場“卷”到最后“卷”兩點,技術實力和體系能力。“這兩點,榮威都不缺。認準方向以后,我們能走得更遠。”
上汽乘用車對榮威品牌定位做出全面梳理,將榮威定位于主流國民汽車品牌,并提供燃油、混動、純電多方位的解決方案。
做研發的王珊和做品牌的駱樊承都提到了榮威轉型的重要邏輯:工程、研發、造型、品牌等全方位向用戶思維轉變,以用戶需求為中心。“轉型的過程絕不意味著往車上搭載一些新東西,背后的技術體系都在發生轉變。圍繞客戶的核心訴求,明確整車的核心性能指標,再往下細分技術指標,最終從‘靜、順、快、省’等方面提升消費者的用車體驗。”
榮威D7的上市表現,讓王珊對新年的研發工作更有信心和期待。“我們團隊將針對不同的消費群體作技術迭代,還將在核心零部件的節能減排性能上進一步突破。”
D7上市前,榮威團隊開展內外部調研,花費大量時間完成包括新能源的產品培訓、渠道業務開發、展廳重新規劃等基礎建設。“新車上市一個月,訂單破萬,目前價格降到10萬元級別。希望通過更大范圍被消費者使用,讓榮威品牌回歸到該有的市場地位。”駱樊承認為,今年1月D7的銷量還將繼續爬坡,目前的銷售進度已經極大激發了經銷商的熱情。
挫折后能否孕育新機
新能源市場競爭加劇,格局初定,榮威是否還有機會?曾經的榮威在一些酷炫、超前和新穎的概念面前,有點迷失,缺乏明確的戰略定力。但好飯不怕晚,新能源賽道的競爭已從價格戰逐步回歸到產品本身的價值,消費者不僅關心續航里程、充電速度等硬性指標,還關注車輛的設計、舒適度、智能化程度等。
“過去買車,20萬級別都是合資車的天下,消費者不會考慮自主品牌。但現在,已經沒有這種對品牌的刻板印象,只要產品好,用戶認可的速度會非常快。榮威曾經是自主品牌的引領者,我們必須堅定信心,抓住機會,讓榮威回歸主流賽道。”駱樊承說。
D7吹響了榮威開啟了新一輪面向電動智能汽車競爭時代的進攻號角。未來三年,榮威品牌將以D系列為核心,至少推出8款新能源車型,實現純電到混動,緊湊型到中大型,從轎車、SUV到MPV的全品類覆蓋。
榮威的發展,不僅對上汽,甚至對上海的汽車產業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上汽已經發布了新能源汽車三年行動計劃,全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榮威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主力擔當”。汽車是上海戰略性、支柱性和先導性產業。2023年前10月,上海的新能源汽車產量103萬輛,占全國14%,在各地都在新能源轉型加速的背景下,上海也亟須在自主品牌上奮力一跳,這關乎上海汽車產業鏈的轉型升級。我們期待,在新的一年,榮威能對新能源汽車行業做出新的詮釋。
新的一年,上海要奮力一跳,這是態度,是責任,是擔當,是新征程上應有的精神狀態和工作姿態。
“奮力一跳”,要堅定信心,不懈奮斗。中央相繼推出一系列支持上海深化高水平改革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文件,其落地推進將釋放巨大紅利。新的一年,如何牢牢把握重大戰略機遇,如何帶頭抓好各項政策舉措的落地落實,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
“奮力一跳”,也要直面問題,把握機遇。對當前發展面臨的困難挑戰,既要全面、系統、辯證地看待,又要破解矛盾,化危為機。新的一年,能否抓住窗口期,推動轉型升級;能否對亟待解決的瓶頸問題有所突破,都將是我們面臨的重大考驗。
新年開新局。本報將推出系列報道,關注上海各條戰線如何開好局、起好步,以實際行動加快把“施工圖”高質量地轉化為“實景畫”。
用核心技術重塑國民汽車品牌
這個元旦假期,新能源汽車市場又迎來“內卷”高潮:不少汽車品牌加大優惠力度,以沖刺年銷目標,新一波價格戰如火如荼。“內卷”大軍中,有一個消費者既熟悉又陌生的品牌。
熟悉:它曾經一年銷量突破47萬輛,是中國最早做新能源的品牌,也是智能汽車的鼻祖。作為自主品牌的代表,它一直努力與國際品牌競爭。陌生:近幾年,貼在它身上的標簽開始模糊,它逐漸在新能源主流賽道“失語”。
上海土生土長的汽車自主品牌“榮威”有過高光,有過迷茫,但從未放棄努力。技術上的長期主義,能否幫助榮威品牌打一場新能源汽車的突圍戰?
打磨技術一磨7年
去年4月,上汽發布了新能源汽車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半年后,榮威打出一張關鍵牌——發布D戰略,推出首款車型D7,其插電混動版本備受關注。
作為一路見證榮威品牌成長的研發工程師,王珊對D7的信心來自上汽13年來在插電混動技術領域持續投入與迭代的成果——DMH新一代超級混動系統。該系統采用動力總成大腦PICU,將混動控制、發動機控制、變速箱控制、空調熱管理和電池熱管理等功能的控制集合在一個“大腦”中,極大地提高了運算速度。
從2015年開始,王珊擔任DMH動力總成集成應用項目高級經理,她對動力總成大腦PICU的研制過程歷歷在目。“PICU的軟硬件我們都實現了自主可控,過去我們如果要在軟件上加快開發往往受制于人,一個小需求的變動,動輒就是半年的更改周期,自主開發軟件后我們迭代的速度就變得更快,大幅降低開發費用。”她介紹說,PICU集成是超級混動系統核心的底層技術,團隊一磨就是7年。“從漠河到瓊海,從耐久試驗到高低溫試驗,我們做了大量測試和驗證,這一路并不是鳥語花香的,我們是關關難過關關過。”
上汽創新研發總院在純電平臺、電池系統、混動系統等方面打造的技術底座,全面賦能榮威向新能源、智能化的轉型。“總院還設立了一些前期預研通道,從縮短整車的開發周期、降低核心零部件的質量控制風險、提供更多的功能配置選擇三個方面,評估項目。只要滿足任一方面,研發人員都可以把解決方案或者研發方向提交上去,評估通過,我們就能大刀闊斧地干。”
向用戶思維全面轉變
榮威品牌事業部市場副總監駱樊承是老榮威人,見證了榮威從風光到失落到轉型再出發的全過程。在他看來,如今的汽車市場“卷”到最后“卷”兩點,技術實力和體系能力。“這兩點,榮威都不缺。認準方向以后,我們能走得更遠。”
上汽乘用車對榮威品牌定位做出全面梳理,將榮威定位于主流國民汽車品牌,并提供燃油、混動、純電多方位的解決方案。
做研發的王珊和做品牌的駱樊承都提到了榮威轉型的重要邏輯:工程、研發、造型、品牌等全方位向用戶思維轉變,以用戶需求為中心。“轉型的過程絕不意味著往車上搭載一些新東西,背后的技術體系都在發生轉變。圍繞客戶的核心訴求,明確整車的核心性能指標,再往下細分技術指標,最終從‘靜、順、快、省’等方面提升消費者的用車體驗。”
榮威D7的上市表現,讓王珊對新年的研發工作更有信心和期待。“我們團隊將針對不同的消費群體作技術迭代,還將在核心零部件的節能減排性能上進一步突破。”
D7上市前,榮威團隊開展內外部調研,花費大量時間完成包括新能源的產品培訓、渠道業務開發、展廳重新規劃等基礎建設。“新車上市一個月,訂單破萬,目前價格降到10萬元級別。希望通過更大范圍被消費者使用,讓榮威品牌回歸到該有的市場地位。”駱樊承認為,今年1月D7的銷量還將繼續爬坡,目前的銷售進度已經極大激發了經銷商的熱情。
挫折后能否孕育新機
新能源市場競爭加劇,格局初定,榮威是否還有機會?曾經的榮威在一些酷炫、超前和新穎的概念面前,有點迷失,缺乏明確的戰略定力。但好飯不怕晚,新能源賽道的競爭已從價格戰逐步回歸到產品本身的價值,消費者不僅關心續航里程、充電速度等硬性指標,還關注車輛的設計、舒適度、智能化程度等。
“過去買車,20萬級別都是合資車的天下,消費者不會考慮自主品牌。但現在,已經沒有這種對品牌的刻板印象,只要產品好,用戶認可的速度會非常快。榮威曾經是自主品牌的引領者,我們必須堅定信心,抓住機會,讓榮威回歸主流賽道。”駱樊承說。
D7吹響了榮威開啟了新一輪面向電動智能汽車競爭時代的進攻號角。未來三年,榮威品牌將以D系列為核心,至少推出8款新能源車型,實現純電到混動,緊湊型到中大型,從轎車、SUV到MPV的全品類覆蓋。
榮威的發展,不僅對上汽,甚至對上海的汽車產業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上汽已經發布了新能源汽車三年行動計劃,全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榮威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主力擔當”。汽車是上海戰略性、支柱性和先導性產業。2023年前10月,上海的新能源汽車產量103萬輛,占全國14%,在各地都在新能源轉型加速的背景下,上海也亟須在自主品牌上奮力一跳,這關乎上海汽車產業鏈的轉型升級。我們期待,在新的一年,榮威能對新能源汽車行業做出新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