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儲能既面臨“成本之爭”,又陷入“價值之論”。
首先,一些具備資源的大型央國企及大型品牌企業在早期進入儲能市場之際,可能面臨著產品技術以及成本憂慮,故而向專業設備商購買服務,故而儲能系統集成代工慢慢在儲能領域興起。
代工并非是新鮮事。在電子消費品牌,屢見不鮮。比如富士康是蘋果的代工企業。為大品牌貼牌生產,這是眾多初創或者規模不大的設備商選擇的起步之路。
在儲能領域,亦有先例。比如,如今的國內戶用儲能龍頭企業——派能科技,曾為歐洲最大的儲能系統集成商Sonnen提供貼牌產品,進而形成自己穩定的市場份額。
儲能自2022年快速爆發,伴隨海內外儲能需求不斷增強,儲能系統ODM服務正在悄然興起。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當前精控能源、遠信儲能、一舟電子、德賽電池、中能科技均表示,其系統代工是作為其重要業務方式之一。
比如,一舟電子公開稱,其儲能系統集成ODM板塊下設生產、技術、品管、集成、產品等關鍵部門。系統集成核心研發團隊擁有15年以上儲能集成設計及儲能產品開發經驗,具備機械、電子電氣、仿真、軟件、硬件等跨學科綜合研發能力。
而在代工業務不斷擴展中,包括精控能源、明美新能源、遠信儲能等加速構建起產品核心競爭力。比如精控能源、明美新能源正加速IPO進程,或將誕生兩大上市企業。
當前,愈來愈多業界人士意識到,儲能系統集成,并非將各部件進行簡單拼湊,集成技術筑高了行業壁壘,要求集成商建立對系統集成涉及的多個領域的專業能力。儲能系統集成并非是可輕易入局的模塊,其中包含電力電子、電化學、電網支撐,專業的系統集成代工商便由此應運而生。
鑒于儲能產業的專業要求,既了解儲能技術又通曉系統,同時熟稔供應鏈上下游資源的第三方系統集成代工商開始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其次,系統代工最主要的考量還落腳于系統集成環節微薄的利潤。品牌商在“卡位”儲能市場時,出于成本的考慮,會優先選擇一家專業代工企業,而不是去“從0到1”建立一支專業系統集成的團隊。
代工的興起,還有一個因素不容忽視。一些品牌商或者具備資源的企業業務擴張的步伐與自身生產制造能力不匹配,也可能會催生更多品牌代工。
從市場格局來看,2022-2023年為儲能集中跨界年,尤以品牌商廝殺尤為激烈。盲目進入,不僅無法快速集成出成熟的儲能產品,更存在一定的操作風險。而以第三方專業集成技術可加快助力一些品牌商快速切入賽道。
因此,儲能系統集成代工已經具備一定市場規模,精控能源、明美新能源加速IPO就是最好的“例證”。
值得警惕的是,也有業界人士向記者表示,在當前儲能安全隱憂凸顯的時刻,代工或將加劇這種“憂慮”。
01儲能系統ODM“生態”
從好的方面看,品牌商在資源、渠道等方面有優勢,而短期內無法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制造團隊,在這種情況下,ODMOEM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
首先,儲能系統集成代工企業一般在儲能領域已經有項目經驗,可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等價值,為已開展儲能系統集成供應業務或者想進入儲能賽道的資本、企業,提供一個平臺。
其次,目前儲能行業整體產能供求比高,碎片化市場、獨立場景應用較多,系統集成主要為非標準模式項目,難以形成規模化可復制的效應。
所以盡管入局者眾多,但如何設計儲能系統產品,滿足不同應用場景的需求,顯然需要時間的打磨和沉淀。市場對于單項目定制化的需求越來越高,而經久累計的項目實踐經驗使得集成商具備了強勁的先發優勢。
專業的儲能系統集成代工商,往往擁有完善的技術團隊,在研發上具備優勢,可以滿足并支撐客戶的市場應用需求,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
據了解、明美新能源、精控能源、遠信能源、一舟電子等作為業內資深ODM、OEM廠商,已經逐漸獲得品牌商認可,從而形成了儲能系統集成代工生態。
事實上,憑借風生水起的代工業務,明美新能源已經開始IPO,而精控能源已經開展D輪融資,緊鑼密鼓展開IPO上市進程。除了上述代工企業,南瑞繼保、鵬輝能源、天合儲能、中天儲能等品牌企業亦相繼對外表示,可提供儲能全系列ODM服務。
壞的方面看,代工仍具有不可估量的安全隱憂。在代工模式,原廠如何對代工產品品質進行監管,可能仍是行業一大“隱憂”。
2023年,低質低價彌漫,儲能安全隱憂更甚,因此,業界對代工模式的擔憂亦加倍。有行業人士直言,代工可能造成行業低質更為嚴重。
02 儲能系統代工勝算幾何?
儲能系統集成代工勝算幾何?記者經過梳理發現,2023年以來,華能、國電投兩家央企相繼發起電芯采購、系統集成代工模式。
今年2月,華能清能院發布2GWh儲能單元一體化管理系統物料及代加工設備招標公告。投標人需負責提供儲能單元一體化管理系統。
無獨有偶,同年1月,國家電投中國電力國際發展有限公司也發布了兩項儲能電池預制艙集成代加工招標,容量分別為600MWh和60MWh。該招標要求中標人在收到甲方書面通知,且甲供電芯交貨后45天內將系統交付施工現場。
作為率先布局儲能系統集成業務的兩家央企,華能、國電投正在形成一種自行采購電芯、再招標代工企業進行系統集成的模式。
業界猜測,這或許與其集成產能正在建設有關,但也不免是出于內化集成環節毛利率、最大限度降低自身儲能系統采購成本的考慮。
從上述央企以及一些大型品牌企業的動作綜合來看,系統集成代工已經具備一定的市場空間。
但是2023年以來,儲能系統價格持續走低。近日,廣東省能源集團新疆有限公司2023年225MW/900MWh儲能系統設備采購開標,中車株洲所總報價57420萬,折合單Wh報價僅0.638元,創行業新低。
0.638元的儲能系統價格,分攤下來的利潤,已經微乎其微。如果說,不斷下行的儲能系統價格對系統品牌企業來說,是寒冬;那么對代工企業來說,則是“寒冬中的寒冬”。
代工模式在微薄的系統利潤面前,正在受到更多質量方面的質疑。在所剩無幾甚至虧本的系統環節,代工模式還能走多遠?
寧德時代首席科學家吳凱博士近日發出預警,“我們希望行業百花齊放,爭先恐后比拼的是安全技術、安全設計,而不是丟掉質量安全,去比低價、比偷工減料、比虛假承諾。”
但仍有一點,代工企業大多為初創企業,具備比品牌企業更多的對業績的渴求,也少了組織架構帶來的龐雜支出,代工企業或將以此方式實現自身“彎道超車”,也有可能湮沒在行業的煙塵之中。
03 系統代工的終途
基于品牌代工,業界的第一種猜想是:代工企業的終途或將轉為品牌企業。諸如,戶儲企業派能科技曾是Sonnen的代工企業,如今可以與Sonnen同場競技。
另外,亦有業界人士表示,或許儲能領域會出現一家像“富士康”的企業,全面致力于ODM服務。鵬輝能源總裁甄少強曾提出一個類比:其他行業的制造業均有專注制造本身的供應商,如在電子產品、家電業、紡織等領域。他們專注做產品供應商,長期與品牌商合作,比如富士康、臺積電。
總體來說,代工可能為初創企業階段性跳板,也可能是企業業務形態的差異化選擇。比如精控能源、明美新能源等前期以代工為主的企業均加速走向IPO,未來或將躍升為更具綜合實力的品牌企業,與現有品牌爭分市場份額,亦未可知。
首先,一些具備資源的大型央國企及大型品牌企業在早期進入儲能市場之際,可能面臨著產品技術以及成本憂慮,故而向專業設備商購買服務,故而儲能系統集成代工慢慢在儲能領域興起。
代工并非是新鮮事。在電子消費品牌,屢見不鮮。比如富士康是蘋果的代工企業。為大品牌貼牌生產,這是眾多初創或者規模不大的設備商選擇的起步之路。
在儲能領域,亦有先例。比如,如今的國內戶用儲能龍頭企業——派能科技,曾為歐洲最大的儲能系統集成商Sonnen提供貼牌產品,進而形成自己穩定的市場份額。
儲能自2022年快速爆發,伴隨海內外儲能需求不斷增強,儲能系統ODM服務正在悄然興起。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當前精控能源、遠信儲能、一舟電子、德賽電池、中能科技均表示,其系統代工是作為其重要業務方式之一。
比如,一舟電子公開稱,其儲能系統集成ODM板塊下設生產、技術、品管、集成、產品等關鍵部門。系統集成核心研發團隊擁有15年以上儲能集成設計及儲能產品開發經驗,具備機械、電子電氣、仿真、軟件、硬件等跨學科綜合研發能力。
而在代工業務不斷擴展中,包括精控能源、明美新能源、遠信儲能等加速構建起產品核心競爭力。比如精控能源、明美新能源正加速IPO進程,或將誕生兩大上市企業。
當前,愈來愈多業界人士意識到,儲能系統集成,并非將各部件進行簡單拼湊,集成技術筑高了行業壁壘,要求集成商建立對系統集成涉及的多個領域的專業能力。儲能系統集成并非是可輕易入局的模塊,其中包含電力電子、電化學、電網支撐,專業的系統集成代工商便由此應運而生。
鑒于儲能產業的專業要求,既了解儲能技術又通曉系統,同時熟稔供應鏈上下游資源的第三方系統集成代工商開始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其次,系統代工最主要的考量還落腳于系統集成環節微薄的利潤。品牌商在“卡位”儲能市場時,出于成本的考慮,會優先選擇一家專業代工企業,而不是去“從0到1”建立一支專業系統集成的團隊。
代工的興起,還有一個因素不容忽視。一些品牌商或者具備資源的企業業務擴張的步伐與自身生產制造能力不匹配,也可能會催生更多品牌代工。
從市場格局來看,2022-2023年為儲能集中跨界年,尤以品牌商廝殺尤為激烈。盲目進入,不僅無法快速集成出成熟的儲能產品,更存在一定的操作風險。而以第三方專業集成技術可加快助力一些品牌商快速切入賽道。
因此,儲能系統集成代工已經具備一定市場規模,精控能源、明美新能源加速IPO就是最好的“例證”。
值得警惕的是,也有業界人士向記者表示,在當前儲能安全隱憂凸顯的時刻,代工或將加劇這種“憂慮”。
01儲能系統ODM“生態”
從好的方面看,品牌商在資源、渠道等方面有優勢,而短期內無法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制造團隊,在這種情況下,ODMOEM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
首先,儲能系統集成代工企業一般在儲能領域已經有項目經驗,可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等價值,為已開展儲能系統集成供應業務或者想進入儲能賽道的資本、企業,提供一個平臺。
其次,目前儲能行業整體產能供求比高,碎片化市場、獨立場景應用較多,系統集成主要為非標準模式項目,難以形成規模化可復制的效應。
所以盡管入局者眾多,但如何設計儲能系統產品,滿足不同應用場景的需求,顯然需要時間的打磨和沉淀。市場對于單項目定制化的需求越來越高,而經久累計的項目實踐經驗使得集成商具備了強勁的先發優勢。
專業的儲能系統集成代工商,往往擁有完善的技術團隊,在研發上具備優勢,可以滿足并支撐客戶的市場應用需求,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
據了解、明美新能源、精控能源、遠信能源、一舟電子等作為業內資深ODM、OEM廠商,已經逐漸獲得品牌商認可,從而形成了儲能系統集成代工生態。
事實上,憑借風生水起的代工業務,明美新能源已經開始IPO,而精控能源已經開展D輪融資,緊鑼密鼓展開IPO上市進程。除了上述代工企業,南瑞繼保、鵬輝能源、天合儲能、中天儲能等品牌企業亦相繼對外表示,可提供儲能全系列ODM服務。
壞的方面看,代工仍具有不可估量的安全隱憂。在代工模式,原廠如何對代工產品品質進行監管,可能仍是行業一大“隱憂”。
2023年,低質低價彌漫,儲能安全隱憂更甚,因此,業界對代工模式的擔憂亦加倍。有行業人士直言,代工可能造成行業低質更為嚴重。
02 儲能系統代工勝算幾何?
儲能系統集成代工勝算幾何?記者經過梳理發現,2023年以來,華能、國電投兩家央企相繼發起電芯采購、系統集成代工模式。
今年2月,華能清能院發布2GWh儲能單元一體化管理系統物料及代加工設備招標公告。投標人需負責提供儲能單元一體化管理系統。
無獨有偶,同年1月,國家電投中國電力國際發展有限公司也發布了兩項儲能電池預制艙集成代加工招標,容量分別為600MWh和60MWh。該招標要求中標人在收到甲方書面通知,且甲供電芯交貨后45天內將系統交付施工現場。
作為率先布局儲能系統集成業務的兩家央企,華能、國電投正在形成一種自行采購電芯、再招標代工企業進行系統集成的模式。
業界猜測,這或許與其集成產能正在建設有關,但也不免是出于內化集成環節毛利率、最大限度降低自身儲能系統采購成本的考慮。
從上述央企以及一些大型品牌企業的動作綜合來看,系統集成代工已經具備一定的市場空間。
但是2023年以來,儲能系統價格持續走低。近日,廣東省能源集團新疆有限公司2023年225MW/900MWh儲能系統設備采購開標,中車株洲所總報價57420萬,折合單Wh報價僅0.638元,創行業新低。
0.638元的儲能系統價格,分攤下來的利潤,已經微乎其微。如果說,不斷下行的儲能系統價格對系統品牌企業來說,是寒冬;那么對代工企業來說,則是“寒冬中的寒冬”。
代工模式在微薄的系統利潤面前,正在受到更多質量方面的質疑。在所剩無幾甚至虧本的系統環節,代工模式還能走多遠?
寧德時代首席科學家吳凱博士近日發出預警,“我們希望行業百花齊放,爭先恐后比拼的是安全技術、安全設計,而不是丟掉質量安全,去比低價、比偷工減料、比虛假承諾。”
但仍有一點,代工企業大多為初創企業,具備比品牌企業更多的對業績的渴求,也少了組織架構帶來的龐雜支出,代工企業或將以此方式實現自身“彎道超車”,也有可能湮沒在行業的煙塵之中。
03 系統代工的終途
基于品牌代工,業界的第一種猜想是:代工企業的終途或將轉為品牌企業。諸如,戶儲企業派能科技曾是Sonnen的代工企業,如今可以與Sonnen同場競技。
另外,亦有業界人士表示,或許儲能領域會出現一家像“富士康”的企業,全面致力于ODM服務。鵬輝能源總裁甄少強曾提出一個類比:其他行業的制造業均有專注制造本身的供應商,如在電子產品、家電業、紡織等領域。他們專注做產品供應商,長期與品牌商合作,比如富士康、臺積電。
總體來說,代工可能為初創企業階段性跳板,也可能是企業業務形態的差異化選擇。比如精控能源、明美新能源等前期以代工為主的企業均加速走向IPO,未來或將躍升為更具綜合實力的品牌企業,與現有品牌爭分市場份額,亦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