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委聯合修訂發布了《電力需求側管理辦法(2023年版)》,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電力負荷管理辦法(2023年版)》(以下簡稱“兩個辦法”)。“兩個辦法”內容最重大的調整之一是在非常顯著的位置新增了“需求響應”一章,《電力需求側管理辦法(2023年版)》設置在第三章,第十二條到第二十條,《電力負荷管理辦法(2023年版)》設置在第二章,第七到第十二條。“兩個辦法”內容涉及需求響應定義、響應對象、具體實施主體、實施目標、落實部門、執行流程、盈利途徑、監督檢查等方方面面,很具指導性。“兩個辦法”出臺的很及時,新一輪電改至今八年有余,無論電力系統結構、電力市場規則還是市場主體的成熟程度已經具備了加快推行電力需求響應的條件。
一、需求響應是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必需品
2023年7月11日,中央深改委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指導意見》,強調要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充裕、經濟高效、供需協同、靈活智能的新型電力系統。要實現供需協同目標,發展源網荷儲多元互動的非實時平衡模式、高比例需求響應售電體系是重要手段。隨著新能源和儲能的崛起,電力用戶的內涵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大部分具備參與或值得參與需求響應的用戶基本都是以一個綜合能源體的形式存在。特別在2021年國家發展改革委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指導意見下發以后,這類能源綜合體的規模出現了質的飛躍,截止2023年6月30日全國已明確的源網荷儲一體化試點項目接近100個,電源總裝機超過3000萬千瓦,而且配備百萬規模新能源、幾十萬儲能、百萬負荷的增量配電網,配備百萬新能源、擁有百萬火電裝機及百萬負荷的超大型具備深度調節能力的能源綜合體(電網側仍是用戶)已經出現。這類能源綜合體是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因新能源出力的不穩定性以及企業負荷的波動性給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因此,在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過程中,需要把電力需求響應當成必需品加以重視,電力系統建設、規則制定都應考慮到如何更好利用能源綜合體的響應能力。
二、需求響應將成為現代電力市場交易的常用品
2023年9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印發《電力現貨市場基本規則(試行)》的通知,這將加快電力需求響應的推進速度。“兩個辦法”定義需求響應是“通過經濟激勵為主的措施,引導電力用戶根據電力系統運行的需求自愿調整用電行為”,美國聯邦能源管理委員會(FERC)將電力需求響應分為激勵型需求響應和價格型需求響應,其中價格型需求響應指讓終端消費者直接面對基于時間和空間位置的價格信號,并自主做出用電時間和方式的安排和調整,如分時電價、實時電價等。需求響應需要一個明確的價格信號,現貨市場正在全面鋪開,價格發現能力也在不斷提升,下一步的重點在于明確社會主體參與的價值以及參與的路徑。山西省的現貨市場建設走在了全國的前列,市場規則已經更新到了V13.0版本,一批以價格型需求響應為主要盈利手段的虛擬電廠已經進入市場。德國電力市場在建設現貨市場時,引入平衡基團(該單元中發電和用電量必須達到平衡)作為結算方法,有效的減少了系統平衡成本,其中平衡責任方對用戶能源使用的深度管理(含需求響應)功不可沒??梢灶A見,在能源安全和“3060”雙碳戰略的要求下,在新能源發電成本、電化學儲能建設成本進一步下降,再電氣化過程(預計從2020年27%上升到2060年的70%)要求更多的系統備用的客觀需求的推動下,需求響應會成一個應對電力系統運行經濟性和可靠性挑戰的一個重要選項,且規則越完善,市場越成熟,其越會成為常用品。
三、需求響應的未來要堅定的交給市場
在電力需求管理手段中,需求響應是最具市場化的業務,市場主體也具備了實施這項業務的能力?!峨娏ω摵晒芾磙k法(2023年版)》提出“電力需求側管理服務機構包括負荷聚合商、售電公司、虛擬電廠運營商、綜合能源服務商等”,《電力現貨市場基本規則(試行)》中新提到了“推動分布式發電、負荷聚合商、儲能和虛擬電廠等新型經營主體參與交易”,電力交易和需求響應的經營主體高度重合。2015年新一輪電改至今,電力市場兩方面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一是培養了用戶用電市場化的意識,很多用戶已經依據分時電價、現貨價格調整生產方式,并且能夠接受由售電公司等新型經營主體代理購電的行為;二是培養了一批非常有競爭力的售電公司,各個省份都可以找到一家或者多家非電廠主導的知名民營售電公司,并且這些售電公司已經開始向分布式新能源、儲能服務、現貨軟件或者現貨交易服務、虛擬電廠等方面拓展。2021年廣東省共開展需求響應交易77天,累計1.2萬多個用電戶注冊,日最大中標容量接近150萬千瓦,有效響應電量2.6億千瓦時,售電公司需求響應凈獲利2.4億元,響應用戶凈獲利7.4億元。這個實例很生動的說明售電公司等新型經營主體具有很強的組織、聚合能力,電力用戶也具備了很好的響應意識。下一步,又到了考驗地方政府部門智慧的時候了,出臺明確且較為完善的技術標準、市場規則,讓新型經營主體、電力用戶等“民間高手”清楚怎么做、利在哪里、有多少,售電+需求響應、新能源+需求響應、虛擬電廠等等一系列模式創新將快速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