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草木葳蕤,生機勃發,東營處處涌動著高質量發展的滾滾熱潮。
農業生產喜獲豐收、工業生產較快增長、重大項目建設扎實推進、消費市場穩定復蘇、有效投資持續擴大、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從目之所及到身之所感,東營市全市上下正以飽滿的熱情、昂揚的姿態,不斷書寫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華美詩章。
近年來,東營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錨定“走在前、開新局”,搶抓山東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重大機遇,牢牢把握“四個高”工作要求和“兩個高于”工作目標,深入實施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創新驅動戰略“兩大戰略”,全力打造產業轉型“升級版”,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奮力開創高水平現代化強市建設新局面。
看環境
濕地扮靚城市“顏值”
從空中俯瞰東營城區,錦繡如屏的秀美濕地尤其搶眼,一片片濕地點綴于城市之中,猶如一條綠寶石串成的項鏈,將城市裝點得生機勃勃。漫步城中,“生態綠”“東營藍”隨處可見。
(資料圖)
九曲黃河奔騰入海,造就了這片年輕富饒的土地,長河大海的雙重恩惠,獨具特色的地理氣候,孕育了東營獨特的城市特色——濕地。
獨特的資源稟賦,讓東營格外珍惜。近年來,東營市制定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森林濕地長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形成了市縣鄉村四級森林濕地長組織體系,建立健全“森林濕地長+檢察長”協作機制,探索構建監察監督、執法檢查與行政履職同向發力的生態保護新格局。在城市規劃上,東營市在城市建設中將濕地景觀與城市空間有機結合,提升城市品位,不斷改善人居環境質量。
目前,全市有1處國際重要濕地,1處國家級濕地公園,9處省級濕地公園,59處濕地保護小區,全市濕地保護面積為276233.2公頃,全市濕地保護率為60.47%。
城區美,城外更美。6月,行走在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風吹蘆葦,綠波蕩漾,只聞鳴聲啾啾。各種夏候鳥和留鳥混群棲息、筑巢繁衍,與藍天、白云和濕地中的植被,共同繪就了一幅和諧的自然風光畫卷。
近年來,東營市加強系統修復保護,接續實施黃河三角洲濕地修復與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海洋生態保護與修復項目,監測維護互花米草治理區13.1萬畝,構建牡蠣礁、貝藻礁2.6萬畝,修復海草床1500畝;修復鹽地堿蓬3萬畝,河口地區生態系統穩定性進一步增強。根據監測,首次發現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黑臉琵鷺在保護區繁殖,丹頂鶴野外繁殖達到14巢,越冬數量達到320只,成功孵化朱鹮幼鳥15只,東方白鸛繁殖幼鳥超過500只,黑嘴鷗繁殖幼鳥數穩定在1萬余只。
如今,東營有近海與海岸濕地、河流濕地、湖泊濕地、沼澤濕地、人工濕地等5類14型濕地,全域濕地率達到41.6%,濕地總面積約占山東省的四分之一。被評為全球首批濕地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看實力
工業經濟“脈動”強勁
2023年,全市規上工業總營收達到1.01萬億元,躍居全省第3位;
1-5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7%,居全省第2位;
11家企業入圍中國企業500強,15家企業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數量均居全省首位;
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37.5%,居全省第2位;連續兩年獲評“全省促進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市”…… “火熱”數據折射經濟“熱度”,亮眼“成績單”彰顯工業發展強勁動力。
這不禁讓人好奇,為什么這座220萬人口的城市能夠迸發出如此澎湃動能?
翻閱東營的城市發展史,透過一場場會議、一份份文件可清晰找到答案:
歷屆市委市政府清晰認識到“工業立市、制造強市”的現實道理,特別是近年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更是號召全市要樹牢“工業為綱、項目為王、企業家為尊”的堅定理念,每年第一個大會一定是頂格召開的工業高質量發展大會;
去年以來,高規格召開先進制造業強市、工業經濟頭號工程等全市性大會6次,實行市委常委會每季度研究、市政府每月召開聯席會議調度等工作機制,抽調精干力量做實工業運行指揮部,在全市形成了大抓工業的鮮明導向;
制定先進制造業強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千項技改、千企轉型”三年行動計劃、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等文件,出臺了生物醫藥產業8條、專精特新7條、首季開門紅激勵等政策,編制了化工、橡膠輪胎、氫能等產業發展規劃,連續5年拿出3億元作為工業獎補資金,構建了支撐有力的政策體系,同時建立由市長任總鏈長、相關副市長領銜的八大產業“鏈長制”。
明晰的目標、鮮明的導向,為東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遵循。
2023年,全市高端化工產業實現營收6681億元,化工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達到34.5%、高于煉化產業7.4個百分點;實現橡膠輪胎出口281.2億元人民,綜合生產能力2.67億條;擁有石油裝備與技術服務企業500余家,覆蓋形成能源勘探、鉆井、測錄井、采油、修井增產、地面工程等完整產業鏈;海上風電裝備制造業迅速發展壯大,基本形成全產業鏈海上風電裝備制造產業集群;鋰電池電解液溶劑、新能源汽車剎車片市場占有率超過50%,居全國第1位……
看動能
項目建設“火力全開”
項目建設是高質量發展的強引擎,是一個城市發展的后勁所在。
在東營津輝795MW/1600MWh集中式儲能電站項目施工現場,工作人員正在進行并網前的調試工作,放眼望去一排排電池倉排列整齊。“目前,我們已經完成全部施工,現場已具備送電條件,6月28號準備并網投產。”東營能源集團國家光伏基地項目負責人馮冠書告訴記者,“本項目是全國最大的電化學獨立儲能項目,也是國家新型儲能試點示范項目,項目1月開工建設,3月完成土建基礎澆筑,5月完成電池倉和PCS艙吊裝,歷時5個多月的奮戰,跑出了山東儲能發展的東營速度。”
窺一斑而知全豹。“東營速度”展現了東營大抓項目、抓大項目、抓好項目的鮮明導向。
2024年,全市謀劃實施總投資5042億元、年度投資1217億元的320個省市重點項目,其中省級重點項目111個,較去年增加19個,年度計劃投資提高186億元,投資結構、項目質量和成熟度都較往年有新的提升。
在項目推進上,東營市牢固樹立“以項目看發展論英雄”理念,堅定不移把投資和重大項目建設作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堅持市級領導包靠+掛圖作戰+周調度月通報項目推進機制,明確重點項目建設“時間表”、“路線圖”和責任人,通過項目協調會、現場推進會、“3+N”會商等措施,為重點項目提供“一對一”精準服務,解決項目推進難題。
根據相關部門測算,今年上半年,全市103個省級重點建設類項目開工率達100%,年度投資完成率62.8%;300個市重點建設類項目開工率87.7%,年度投資完成率58%。
東營市緊緊圍繞超長期特別國債、啟動大規模設備更新等政策,突出發展重點產業、壯大新興產業、布局未來產業,謀劃儲備一批具有引領性、支撐性、示范性作用的標志性項目。1到5月份,全市新簽約市外投資項目192個、簽約金額935.3億元。
看服務
營商環境持續向好
招商引資,項目簽約只是“邁進家門”的第一步,能夠落地開工才是實實在在的“進了家”。公司注冊、辦證、拿地以及能耗等各類要素指標,在東營市,相關手續都可以很快辦結。
“按常規流程幾乎不可能在3月6日前拿到施工許可證。”云錫新材料產業園(華東)項目主管王聰面對著復雜繁瑣的審批流程,不禁犯起了難。
“該項目于今年1月29日簽訂土地出讓合同,開工儀式定在3月6日,預留給項目籌建的時間僅有35天,中間還隔著春節假期,時間非常緊張。”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幫辦專員羅聃回憶道,為了幫項目順利開工,該區迅速組建了由業務骨干構成的服務專員隊伍,為項目提供無死角、全流程的幫辦代辦服務。
經多方求證后,東營市采取了容缺受理的辦法,用中標通知書先行辦理了施工許可證,僅用時29天就把云錫新材料產業園(華東)項目一期手續辦理完畢,籌建時間同比壓縮2個月,確保了項目如期開工。
29天辦完手續是東營市用心服務企業、提高審批效率的真實寫照。近年來,東營市全力提升項目審批服務質效,積極發揮“項目之家”橋梁作用,先后為東營高鐵站現代綜合客運樞紐及配套工程、東營市天然氣儲氣設施及管網建設工程(一期)、東營風電裝備測試認證創新項目等23個省市重點項目提供專題會商、幫辦代辦、網上審批、告知承諾、向省爭取、跨多縣區協調等審批服務方式,保障重點項目順利實施。
在東營,這樣提升審批效率、優化營商環境的舉措還有很多——
全力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推廣政務服務領域“一件事”100個(企業全生命周期“一件事”78個,個人全生命周期“一件事”22個),組織實施社會組織登記系列“一件事”改革;
推動市企業服務中心體系建設,印發《關于深化企業服務中心體系建設指導意見》,明確了企業服務中心職責定位,推進全市企業服務中心體系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同時加快推進“營商匯”應用,數字賦能優化提升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
實施建設項目審批“全量回訪”,制定《東營市工程建設項目行政審批全量回訪工作制度》,全面構建起批前輔導、事中幫辦、批后跟蹤的全鏈條精準服務模式
……
上半年,東營市辦理各類政務服務事項18.23萬件,按時辦結率100%;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共完成進場交易項目數量225個,預算金額21.959億元,節支金額約2.84億元;網上商城完成項目3141個,成交金額0.77億元。
看民生
百姓幸福成色更足
“這可是我們家門口的‘寶藏’。”位于九星居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助老食堂內,一位老人感慨道。活動室里歌聲陣陣、笑聲不斷,銀發身影交織往來,這里成為了附近老人們經常前來“打卡”的場所。老人口中的“寶藏”是一所“嵌入式”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機構,致力于失能半失能老人專業化、標準化照護服務,著力打造以機構為中心,延伸社區和居家、康養融合的養老服務模式。
近年來,東營市出臺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實施幸福養老“十大”重點項目,建成市養老服務中心,推進8處養老機構項目建設,全市養老機構達到65處,護理型床位占比達到74.3%,培育“親祥源”“愛德”等服務品牌。實施老年人精準助餐服務,老年食堂達到309處。全省率先建立公辦養老機構入住輪候、特困老人探訪關愛服務等制度。
老有所養是“銀發族”的美好愿望,對于正在探索建設共同富裕先行區的東營來說,正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基礎,制定“十條”工作措施,全方位探索實現共同富裕、增進民生福祉的新路徑。
完善基本民生保障體系,不斷鞏固基本民生保障,連續多年提高救助保障標準,城鄉低保標準分別達到每人每月1075元、930元,城鄉差距縮小到1.16:1;實施社會救助“熒(營)光行”關愛行動,打造救聯體陣地,搭建縣、鄉、村三級救助服務網絡;實施“護航未來”兒童服務項目35個,服務困境兒童7000余人次;開展救助管理區域中心試點工作,研發智能救助設施,提升流浪乞討人員救助效能。
創新發展基層社會治理,發布全省首個地方標準《社區社會組織培育發展工作指南》;實施“技能培訓+推薦就業”鏈條化服務模式,幫助就業2000余人;2023年以來開展慈善項目299個,支出慈善資金3.65億元;發展社區基金105個,解決居民身邊“小急難”問題300余件;實施“福彩”,籌集彩票公益金,助力共同富裕;打造幸福家園·“1+4+N”為民服務品牌……
風正時濟,今日的東營,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正破浪前行。
農業生產喜獲豐收、工業生產較快增長、重大項目建設扎實推進、消費市場穩定復蘇、有效投資持續擴大、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從目之所及到身之所感,東營市全市上下正以飽滿的熱情、昂揚的姿態,不斷書寫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華美詩章。
近年來,東營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錨定“走在前、開新局”,搶抓山東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重大機遇,牢牢把握“四個高”工作要求和“兩個高于”工作目標,深入實施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創新驅動戰略“兩大戰略”,全力打造產業轉型“升級版”,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奮力開創高水平現代化強市建設新局面。
看環境
濕地扮靚城市“顏值”
從空中俯瞰東營城區,錦繡如屏的秀美濕地尤其搶眼,一片片濕地點綴于城市之中,猶如一條綠寶石串成的項鏈,將城市裝點得生機勃勃。漫步城中,“生態綠”“東營藍”隨處可見。
(資料圖)
九曲黃河奔騰入海,造就了這片年輕富饒的土地,長河大海的雙重恩惠,獨具特色的地理氣候,孕育了東營獨特的城市特色——濕地。
獨特的資源稟賦,讓東營格外珍惜。近年來,東營市制定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森林濕地長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形成了市縣鄉村四級森林濕地長組織體系,建立健全“森林濕地長+檢察長”協作機制,探索構建監察監督、執法檢查與行政履職同向發力的生態保護新格局。在城市規劃上,東營市在城市建設中將濕地景觀與城市空間有機結合,提升城市品位,不斷改善人居環境質量。
目前,全市有1處國際重要濕地,1處國家級濕地公園,9處省級濕地公園,59處濕地保護小區,全市濕地保護面積為276233.2公頃,全市濕地保護率為60.47%。
城區美,城外更美。6月,行走在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風吹蘆葦,綠波蕩漾,只聞鳴聲啾啾。各種夏候鳥和留鳥混群棲息、筑巢繁衍,與藍天、白云和濕地中的植被,共同繪就了一幅和諧的自然風光畫卷。
近年來,東營市加強系統修復保護,接續實施黃河三角洲濕地修復與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海洋生態保護與修復項目,監測維護互花米草治理區13.1萬畝,構建牡蠣礁、貝藻礁2.6萬畝,修復海草床1500畝;修復鹽地堿蓬3萬畝,河口地區生態系統穩定性進一步增強。根據監測,首次發現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黑臉琵鷺在保護區繁殖,丹頂鶴野外繁殖達到14巢,越冬數量達到320只,成功孵化朱鹮幼鳥15只,東方白鸛繁殖幼鳥超過500只,黑嘴鷗繁殖幼鳥數穩定在1萬余只。
如今,東營有近海與海岸濕地、河流濕地、湖泊濕地、沼澤濕地、人工濕地等5類14型濕地,全域濕地率達到41.6%,濕地總面積約占山東省的四分之一。被評為全球首批濕地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看實力
工業經濟“脈動”強勁
2023年,全市規上工業總營收達到1.01萬億元,躍居全省第3位;
1-5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7%,居全省第2位;
11家企業入圍中國企業500強,15家企業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數量均居全省首位;
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37.5%,居全省第2位;連續兩年獲評“全省促進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市”…… “火熱”數據折射經濟“熱度”,亮眼“成績單”彰顯工業發展強勁動力。
這不禁讓人好奇,為什么這座220萬人口的城市能夠迸發出如此澎湃動能?
翻閱東營的城市發展史,透過一場場會議、一份份文件可清晰找到答案:
歷屆市委市政府清晰認識到“工業立市、制造強市”的現實道理,特別是近年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更是號召全市要樹牢“工業為綱、項目為王、企業家為尊”的堅定理念,每年第一個大會一定是頂格召開的工業高質量發展大會;
去年以來,高規格召開先進制造業強市、工業經濟頭號工程等全市性大會6次,實行市委常委會每季度研究、市政府每月召開聯席會議調度等工作機制,抽調精干力量做實工業運行指揮部,在全市形成了大抓工業的鮮明導向;
制定先進制造業強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千項技改、千企轉型”三年行動計劃、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等文件,出臺了生物醫藥產業8條、專精特新7條、首季開門紅激勵等政策,編制了化工、橡膠輪胎、氫能等產業發展規劃,連續5年拿出3億元作為工業獎補資金,構建了支撐有力的政策體系,同時建立由市長任總鏈長、相關副市長領銜的八大產業“鏈長制”。
明晰的目標、鮮明的導向,為東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遵循。
2023年,全市高端化工產業實現營收6681億元,化工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達到34.5%、高于煉化產業7.4個百分點;實現橡膠輪胎出口281.2億元人民,綜合生產能力2.67億條;擁有石油裝備與技術服務企業500余家,覆蓋形成能源勘探、鉆井、測錄井、采油、修井增產、地面工程等完整產業鏈;海上風電裝備制造業迅速發展壯大,基本形成全產業鏈海上風電裝備制造產業集群;鋰電池電解液溶劑、新能源汽車剎車片市場占有率超過50%,居全國第1位……
看動能
項目建設“火力全開”
項目建設是高質量發展的強引擎,是一個城市發展的后勁所在。
在東營津輝795MW/1600MWh集中式儲能電站項目施工現場,工作人員正在進行并網前的調試工作,放眼望去一排排電池倉排列整齊。“目前,我們已經完成全部施工,現場已具備送電條件,6月28號準備并網投產。”東營能源集團國家光伏基地項目負責人馮冠書告訴記者,“本項目是全國最大的電化學獨立儲能項目,也是國家新型儲能試點示范項目,項目1月開工建設,3月完成土建基礎澆筑,5月完成電池倉和PCS艙吊裝,歷時5個多月的奮戰,跑出了山東儲能發展的東營速度。”
窺一斑而知全豹。“東營速度”展現了東營大抓項目、抓大項目、抓好項目的鮮明導向。
2024年,全市謀劃實施總投資5042億元、年度投資1217億元的320個省市重點項目,其中省級重點項目111個,較去年增加19個,年度計劃投資提高186億元,投資結構、項目質量和成熟度都較往年有新的提升。
在項目推進上,東營市牢固樹立“以項目看發展論英雄”理念,堅定不移把投資和重大項目建設作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堅持市級領導包靠+掛圖作戰+周調度月通報項目推進機制,明確重點項目建設“時間表”、“路線圖”和責任人,通過項目協調會、現場推進會、“3+N”會商等措施,為重點項目提供“一對一”精準服務,解決項目推進難題。
根據相關部門測算,今年上半年,全市103個省級重點建設類項目開工率達100%,年度投資完成率62.8%;300個市重點建設類項目開工率87.7%,年度投資完成率58%。
東營市緊緊圍繞超長期特別國債、啟動大規模設備更新等政策,突出發展重點產業、壯大新興產業、布局未來產業,謀劃儲備一批具有引領性、支撐性、示范性作用的標志性項目。1到5月份,全市新簽約市外投資項目192個、簽約金額935.3億元。
看服務
營商環境持續向好
招商引資,項目簽約只是“邁進家門”的第一步,能夠落地開工才是實實在在的“進了家”。公司注冊、辦證、拿地以及能耗等各類要素指標,在東營市,相關手續都可以很快辦結。
“按常規流程幾乎不可能在3月6日前拿到施工許可證。”云錫新材料產業園(華東)項目主管王聰面對著復雜繁瑣的審批流程,不禁犯起了難。
“該項目于今年1月29日簽訂土地出讓合同,開工儀式定在3月6日,預留給項目籌建的時間僅有35天,中間還隔著春節假期,時間非常緊張。”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幫辦專員羅聃回憶道,為了幫項目順利開工,該區迅速組建了由業務骨干構成的服務專員隊伍,為項目提供無死角、全流程的幫辦代辦服務。
經多方求證后,東營市采取了容缺受理的辦法,用中標通知書先行辦理了施工許可證,僅用時29天就把云錫新材料產業園(華東)項目一期手續辦理完畢,籌建時間同比壓縮2個月,確保了項目如期開工。
29天辦完手續是東營市用心服務企業、提高審批效率的真實寫照。近年來,東營市全力提升項目審批服務質效,積極發揮“項目之家”橋梁作用,先后為東營高鐵站現代綜合客運樞紐及配套工程、東營市天然氣儲氣設施及管網建設工程(一期)、東營風電裝備測試認證創新項目等23個省市重點項目提供專題會商、幫辦代辦、網上審批、告知承諾、向省爭取、跨多縣區協調等審批服務方式,保障重點項目順利實施。
在東營,這樣提升審批效率、優化營商環境的舉措還有很多——
全力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推廣政務服務領域“一件事”100個(企業全生命周期“一件事”78個,個人全生命周期“一件事”22個),組織實施社會組織登記系列“一件事”改革;
推動市企業服務中心體系建設,印發《關于深化企業服務中心體系建設指導意見》,明確了企業服務中心職責定位,推進全市企業服務中心體系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同時加快推進“營商匯”應用,數字賦能優化提升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
實施建設項目審批“全量回訪”,制定《東營市工程建設項目行政審批全量回訪工作制度》,全面構建起批前輔導、事中幫辦、批后跟蹤的全鏈條精準服務模式
……
上半年,東營市辦理各類政務服務事項18.23萬件,按時辦結率100%;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共完成進場交易項目數量225個,預算金額21.959億元,節支金額約2.84億元;網上商城完成項目3141個,成交金額0.77億元。
看民生
百姓幸福成色更足
“這可是我們家門口的‘寶藏’。”位于九星居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助老食堂內,一位老人感慨道。活動室里歌聲陣陣、笑聲不斷,銀發身影交織往來,這里成為了附近老人們經常前來“打卡”的場所。老人口中的“寶藏”是一所“嵌入式”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機構,致力于失能半失能老人專業化、標準化照護服務,著力打造以機構為中心,延伸社區和居家、康養融合的養老服務模式。
近年來,東營市出臺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實施幸福養老“十大”重點項目,建成市養老服務中心,推進8處養老機構項目建設,全市養老機構達到65處,護理型床位占比達到74.3%,培育“親祥源”“愛德”等服務品牌。實施老年人精準助餐服務,老年食堂達到309處。全省率先建立公辦養老機構入住輪候、特困老人探訪關愛服務等制度。
老有所養是“銀發族”的美好愿望,對于正在探索建設共同富裕先行區的東營來說,正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基礎,制定“十條”工作措施,全方位探索實現共同富裕、增進民生福祉的新路徑。
完善基本民生保障體系,不斷鞏固基本民生保障,連續多年提高救助保障標準,城鄉低保標準分別達到每人每月1075元、930元,城鄉差距縮小到1.16:1;實施社會救助“熒(營)光行”關愛行動,打造救聯體陣地,搭建縣、鄉、村三級救助服務網絡;實施“護航未來”兒童服務項目35個,服務困境兒童7000余人次;開展救助管理區域中心試點工作,研發智能救助設施,提升流浪乞討人員救助效能。
創新發展基層社會治理,發布全省首個地方標準《社區社會組織培育發展工作指南》;實施“技能培訓+推薦就業”鏈條化服務模式,幫助就業2000余人;2023年以來開展慈善項目299個,支出慈善資金3.65億元;發展社區基金105個,解決居民身邊“小急難”問題300余件;實施“福彩”,籌集彩票公益金,助力共同富裕;打造幸福家園·“1+4+N”為民服務品牌……
風正時濟,今日的東營,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正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