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能源車企“出海”動作頻頻:小鵬汽車計劃今年第三季度在“新馬泰”交付G6的右舵版本;嵐圖汽車宣布進軍捷克、意大利;蔚來汽車正式啟用海外地區首個智能駕駛技術中心。
“如今,每出口3輛汽車就有1輛是電動汽車。”4月23日,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陳雯璐在接受讀特記者采訪時如是說。從賣車到建廠,從產品出海到產業鏈出海,新能源汽車正加速“走出去”。
//圖片由蔚來汽車提供
一、從歐洲到東南亞,“出海”市場重心或轉移
“碳達峰”背景下,全球汽車新能源轉型持續加速,新能源汽車在疲軟的全球汽車市場中快速普及。
CleanTechnica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電動汽車(乘用車)銷量達到1370萬輛,同比增長35%,滲透率16%。預計到2030年,滲透率會達到50%。而在這1370萬輛中,近65%的銷量是中國車企實現的。
在搶占國內市場份額的同時,不少新能源車企瞄準了海外,把“加速出海”視作重要戰略布局。根據海關總署的數據,2023年中國共出口新能源汽車177.3萬輛,占比33%,增速達67.1%。“2018年的時候,新能源車的出口占比還是1%,五年間這個數字提升了超30%。”陳雯璐告訴讀特記者,在市場和政策驅動下,我國新能源車企出海是大趨勢。
讀特記者留意到,比亞迪從2021年起在挪威開始銷售其產品,目前歐洲市場已有其5款車型在售。蔚來汽車2021年在挪威投運了NIO House(用戶體驗中心),其兩款車型于2022年底開始,先后在挪威、德國、荷蘭、丹麥和瑞典交付,并在萊茵河沿岸設立了6座換電站。小鵬汽車也有兩款車型進駐了德國市場。除了把更多車型落地歐洲市場,國內新能源車企在今年也紛紛宣布與東南亞當地的經銷商合作賣車,或是投資建廠。
//蔚來汽車正式啟用海外地區首個智能駕駛技術中心。(圖片由蔚來汽車提供)
陳雯璐表示,歐洲是目前新能源車企最主要的海外市場,因為當地居民消費能力強,市場推廣政策較好。但她認為,隨著美國和歐盟出臺相關限制性法規導致貿易壁壘升高,東南亞市場或將成為新的增長點。
泰國AutoLife網站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1-8月,中國品牌純電動汽車在泰國市場的市占率高達80%。比亞迪,哪吒、上汽銘爵等品牌的8款車型上榜了純電車上牌量前十名。
“隨著全球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增大,市場增量放緩,未來我國新能源車企市場中心將轉向東南亞。”陳雯璐表示,目前泰國、印度市場規模大,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提升空間較大。
二、從賣車到建廠,產品出海逐步轉型至產業鏈出海
賣車,代表了新能源車企最直接的“出海”路徑——產品出海。陳雯璐告訴讀特記者,出海的第一階段是外貿階段,即銷售新能源汽車,第二階段是對外投資的階段,即投資建廠,從建立品牌口碑的階段進化到建設體系化能力的階段。
“目前整車出口銷售仍然是主要的出口方式。以處于領先位置的比亞迪為例,其全年實現新能源出口同比增長457.66%,累計出口25.23萬輛。”陳雯璐說。
在出海全球化智庫EqualOcean的分析師陳志亨和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看來,新能源車企想在海外市場取得進一步突破,必須要進入第二階段。
“外貿模式面臨兩個直觀問題,一是需要交大量關稅,二是運輸時間及成本。在當地建廠就可以很好解決這兩個問題,還能帶動就業,政府也很愿意中國品牌工廠入駐。”陳志亨表示。
張永偉指出,當下我國汽車出口正逐步從“產品出海”轉變為“產業鏈出海”,其中不僅包括整車、技術、品牌、動力電池、充電樁等全產業鏈產品“出海”,還包括中國車企在海外投建生產基地,構建更適應當地挑戰的全生命周期體系,謀劃更長遠的全球化布局。
//圖片由小鵬汽車提供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3年10月,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已經在泰國投資14.4億美元,包括上汽、長城、比亞迪、哪吒等在內的多家車企宣布在東南亞建廠。比亞迪在泰國新建的工廠,計劃今年開始投產。在4月初,比亞迪還宣布將在印尼建廠。
出海這塊“蛋糕”很香,但也面臨一些挑戰。陳雯璐認為,國內新能源車企在發展整車出口業務的同時,需加強配套出海的能力。“比如要同步跟進維保所需的零部件出口,同時在海外建立4S店、充電站、換電站等完善的配套服務也是打開海外市場的關鍵。”
三、深圳加速駛向世界一流汽車城
今年1月16日,一輛輛嶄新的比亞迪汽車“走”下生產線,搭乘遠洋汽車滾裝船“開拓者1號”,經過小漠、鹽田、蛇口等港口“走”出國門,投入全球市場。同乘的還有5448臺新能源汽車。
//大型滾裝船靠泊小漠港。深圳商報記者 廖萬育 通訊員 代蕓 黃健昕 攝
總部位于深圳的比亞迪,是從“產品出海”到“產業鏈出海”的典型企業。數據顯示,今年前兩月,比亞迪出口新能源汽車3.67萬輛,同比增長47.22%,目的地覆蓋全球六大洲的7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400個城市。據悉,未來兩年,比亞迪還有7艘滾裝船投入使用。此外,比亞迪還計劃在匈牙利、墨西哥等國新建整車工廠。
陳雯璐告訴讀特記者,此前,承運國內新能源汽車整車出口的滾裝船多是來自挪威的,從廣州的港口出發,需要到上海和韓國兩地集散,“拼箱”配重再出發,比亞迪購入滾裝船,經過深圳港小漠國際物流港出發,標志著“國車自運”新時代正加速開啟。
從賣車、建廠到完善物流體系,比亞迪展現了其超強的產業鏈垂直整合能力,也為其他車企提供可能的出海路徑參考。
當前,深圳正加快建設“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車城”。深圳市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深圳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104.2%,產量達178.6萬輛,首次登上“新能源汽車第一城”的寶座。
陳雯璐認為,深圳是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最完善的城市,基本形成了從正負極材料、電解液、電池隔膜到動力電池成品制造,從新能源汽車的電機、電控、電動總成、配套充電設施到整車制造,集研發、生產及銷售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條。“這些將是深圳新能源車企或是鏈上企業的出海優勢。”她表示。(讀特新聞記者 李旖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