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數字人主持“小5”首秀出道。
“我們又不是一家汽車公司,我們是搞人工智能加機器人的。”2023年最后一季度,中國自主汽車品牌比亞迪以52.6409萬輛純電動汽車的銷售量打敗特斯拉(48.45萬輛),首次問鼎全球頭把交椅,成為全球最大純電動汽車制造商。突然但不意外的結果,讓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公開爆出看似不走心實則“酸得很”的回應。“比亞迪神話”的背后,是一眾國產新能源汽車品牌的集體“突圍”。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了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成績單。制圖:中國網記者孫曉彤
近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海外表現搶眼。就在1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了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成績單:全年新能源汽車出口超120萬輛,同比增長超過77%。更有業界人士分析稱:“全球每賣出4輛新能源汽車,就有1輛比亞迪”。“破圈”海外,“中國新勢力”的秘方何在?站在2024年伊始,是否還能延續“高光”勢頭?
必然性:天時地利人和,“造星要素”一個都不能少
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乘聯會)公布的信息顯示,2023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國內零售銷量達773.6萬輛,同比增長36.2%。此前,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曾撰文稱,近幾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的增速強于世界平均增長速度:2020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世界份額40.8%,2021年躥至52%,2022年達到62.5%。2023年1月至11月的中國新能源乘用車世界占世界份額62.6%,四季度份額67.7%。從“彎道超車”到“一枝獨秀”,中國新能源汽車自帶“光圈”,一路高歌猛進,這是天時地利與人和的“聯合加持”。
天時:世界選擇了中國,中國抓住了世界
從來不以“天資”取勝,中國就像班里“最勤奮的學生”,永遠“起得早”。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電動汽車項目已被國家列為科技攻關項目。當全球還沉浸在“百公里加速”的拉力賽中時,“十一五”時期,中國再次另辟“賽道”,確立了“將電動汽車確定為重點發展方向”的基調。
在時代發展的浪潮中,每一陣微風都可能掀起新的海浪。2016年《巴黎協定》的簽署,就將新能源汽車推向了新的高潮——促進能源綠色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積極向綠色可持續的增長方式轉型,成為全球各國重要的政策目標。中國似乎已經率先成為勇立潮頭的“弄潮兒”,在新能源汽車的賽道上踏浪而去。此后,《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發布,新能源汽車免征購置稅、購車補貼、置換更新、牌照配額和通行等“購車福利”持續發放……世界和時代選擇了中國,中國用實干和行動抓住了世界。
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歷程圖。制圖:中國網記者孫曉彤
地利與人和:產業迭代三倍速,“不止于車”
“國內的新能源汽車行業競爭激烈,我們的產業迭代可能是國外的三倍還多。”北京市科技創新新星、北京科技大學車輛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洪吉超在接受中國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對此,據行業知名觀察者、汽勢總經理陳卓也持相同觀點:“國內政策持續的強力引導,不止造就了國內新能源產業、技術、市場的成長,也讓中國品牌在新能源賽道對比海外品牌有了明顯優勢,這個是新能源‘出海’見成效的關鍵。”
在默默發力、暗自較量的發展過程中,中國新能源汽車已經實現了從量變到質變的完美蛻變。數十年間,國產新能源汽車從電池技術、電機技術、充電技術到智能交互等全面串聯,主打“人車家合一”的駕駛理念以及跨行業聯動的融合發展概念,顛覆傳統造車思路,真正吹起“不止于車”的行業新風。“在這種‘全棧自研’的發展模式下,為國產新能源汽車在全球市場上率先形成技術壁壘提供了可能。”陳卓說。這恰恰也讓中國制造的新能源汽車,真正成為全球市場的“寵兒”。洪吉超用“強大的技術實力、多樣性覆蓋面、性價比競爭力”三大特點予以概括:國產新能源汽車在電動車技術方面具備較強的實力,且國內新能源企業仍在通過持續的技術研發和創新,不斷推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因此,能夠提供不同類型、不同價位的電動汽車,包括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等車型,滿足不同年齡段和不同消費水平的消費者的不同需求,性價比較高。
挑戰性:改寫產業格局,新能源汽車“新生態”正在重塑
世界選擇中國,有其必然性;但中國想要真正贏得世界,還需要保持不斷直面挑戰的清醒與勇氣。在國產新能源汽車“出海”形勢一片大好的背景下,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藍海”中,還能繼續延續“中國獨亮”的高光時刻嗎?
政策與關稅壁壘,“價格戰”難以為繼
“從長遠來看,中國新能源品牌能否保持長期的技術優勢,能否持續擴大規模和提升市場份額,能否做到本地化生產,繞過高關稅,體現出中國產品的成本優勢,都是值得關注的。”陳卓直言。國與國之間進行貿易,關稅、文化、法律、環境等地區差異,都將成為制約產品“出海航程”的關鍵因素。
一名行業資深觀察者告訴中國網記者,僅就比亞迪而言,因關稅壁壘問題,該品牌的新能源汽車在海外售價便高于國內,其主打的性價比優勢所剩無幾。洪吉超直言,不同國家的政策和法規對新能源汽車市場具有重要影響。在進軍海外市場之前,企業需要了解和適應每個目標市場的政策,包括補貼、稅收優惠等,但還有一點對新能源汽車的銷售至關重要——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充電基礎設施的覆蓋程度對新能源汽車的普及至關重要。企業需要和當地政府、能源公司合作,加大充電設施的建設和推廣,以提高用戶的使用便利性。”對此,某行業資深觀察者透露,某主打“可換電”特色的國產新能源汽車品牌,因在國外設置電站受阻,不得不放緩“出海”進程。除以上兩點外,氣候與環境也是新能源汽車出口不得不差異化考慮的關鍵。“東南亞和南美國家氣候溫暖,一般不存在低溫焦慮,且中低端車型需求量大,歐美市場和中東市場高端車是主要需求,還要考慮滿足北歐的低溫環境適應性。”洪吉超說。
“造車貴族”轉投新能源市場,王牌較量一觸即發
“2025年將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窗口期,因此,2024年勢必波濤洶涌。”該行業觀察者透露,2025年寶馬等一眾傳統造車貴族將推出“新勢力”重磅產品,豐田內部也有傳2026年或將推出新能源汽車產品。特別是在全球碳中和的大浪下,沃爾沃、福特、通用、梅賽德斯奔馳等眾多“造車貴族”紛紛表態,到2040年在全球范圍內逐步停止燃油車的生產,向新的電池動力汽車轉型。下一程全球新能源汽車的“角逐”,將不止于技術,還有品牌、服務等更高階的挑戰。
站在2024年伊始,陳卓最大的期待仍舊是:期望全固態電池在2024年能有更好的消息傳出。“時至今日,電池技術還是阻礙新能源汽車市場自然發展的瓶頸,安全性、補能便捷性、冬季的用戶體驗、價格成本等,仍舊是消費痛點,尚未得到完美解決。”技術的升級創新,也是洪吉超的最大期待。“技術創新是提高中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持續開展技術研究與開發可以在提高產品技術競爭力的同時,進一步提升品牌的專業形象。”此外,他還建議國產新能源汽車在推進國際認證標準化、注重用戶的駕乘體驗、加強品牌建設和售后服務等方面繼續向高質量發展。
2019年至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銷量及出口量。制圖:中國網記者孫曉彤
新年伊始,有關新能源汽車的重磅利好消息頻發: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提出到2027年,新增汽車中新能源汽車占比力爭達到45%,老舊內燃機車基本淘汰。商務部表態,將持續跟蹤關注汽車貿易發展,推動構建公平、穩定、包容、便利的汽車貿易環境,支持汽車企業不斷完善國際營銷服務體系,為各國消費者提供更多優質產品和服務,推動汽車貿易持續健康發展。
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用搶眼的成績單讓世人看到“中國高光”;2024年,在全球汽車市場正在逐步復蘇,綠色低碳轉型加快的背景下,中國新能源新能源汽車將繼續向高質量發展邁進,用品質與技術不斷在海外市場增加亮眼的時代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