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特色農業發展勢頭良好、旅游市場強勁復蘇、重點工業產業快速增長;園區管理體制機制持續優化,各類要素資源向園區聚集、園區重點產業加快延鏈補鏈強鏈;口岸通關穩步恢復、通關效率不斷提升,口岸貿易量值穩步攀升……
玉溪崛起綠色鋼鐵產業
去年以來,我省上下鼓足干勁,全力以赴拼經濟,把壯大資源經濟、園區經濟、口岸經濟作為推動全省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抓手,以資源換產業,以園區聚產業,以口岸推動產業融入大循環雙循環,把區位優勢、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三大經濟”正成為發展新引擎,交出亮眼成績單。
錨定“3815”目標一體推進“三大經濟”
戰略精準是制勝的關鍵。當前,云南正處于經濟轉型升級的攻關期、政策疊加的機遇期、后發趕超的奮斗期,大力發展資源經濟、全面振興園區經濟、加快發展口岸經濟,是省委、省政府在深刻分析云南比較優勢和增長潛力基礎上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
找準比較優勢,錨定發展著力點。這一產業發展決策,核心思路是以資源換產業,以園區聚產業,以口岸推動產業發展融入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通過做活“三大經濟”,激活綜合優勢,推動全省產業增動力、轉方式、調結構、上臺階,加快構建體現云南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圍繞服務“三大經濟”所需,我省各級各部門用好政策工具箱,合力推動資源經濟、園區經濟、口岸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延伸綠色能源、礦產資源、高原特色農業、文旅資源產業鏈、提升附加值,印發《云南文化和旅游強省建設三年行動(2023—2025年)》,推動旅游高質量轉型升級;大力實施《云南省開發區振興三年行動(2023—2025年)》,持續加大要素保障力度,打造優質高效服務環境,為園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印發發展壯大口岸經濟三年行動、《云南省口岸建設發展三年行動(2023—2025年)》《云南省智慧口岸建設總體方案》,為全省口岸建設發展制定時間表,細化施工圖;出臺《推動資源經濟口岸經濟園區經濟高質量發展13條措施》,發揮教育、科技、人才在全省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中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用。
舉其所長,則事無不成。去年以來,我省高原特色農業提質增效,糧食播種面積、單產、總產量均實現增長,農業投資規模繼續保持全國第一;新增新能源投產并網規模達1509萬千瓦,創歷史新高,成為第二大電源;去年1至11月,全省共接待游客9.8億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29萬億元,創歷史新高;1至10月,全省89個開發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8%、高于全省3.1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6.9%、高于全省36.6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增長32%、高于全省10.1個百分點,其中,7個省級重點園區固定資產投資、工業投資分別占全省開發區的22%、30%;1至10月,全省口岸貿易量值穩步攀升,口岸進出口貨運量3674萬噸,同比增長42.1%,進出口貨值1833.2億元,同比增長9.4%。
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強調:要一體推進資源經濟、園區經濟、口岸經濟,加快沿邊產業園區和國際口岸城市建設,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抓實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推動新興產業集鏈成群,堅決打贏經濟轉型升級攻堅戰。
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省委、省政府堅持一體推進“三大經濟”,煙草、能源、有色、高原特色農業、旅游等傳統資源優勢進一步發揮,綠色鋁硅、新能源電池、新材料、先進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加速向園區集聚,現代物流和外向型產業將為全省經濟發展提供新的活力。
強基固本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從綠色能源到高原特色農業,從生物資源到文旅康養,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成就了云南,更是后發趕超、加快發展的最大本錢。
盤活資源、深挖優勢,實現資源高效利用,是我省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堅實支撐,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我省系統謀劃、科學布局,大力推進以資源換產業、以資源換市場、以資源換技術,著力提升資源經濟綠色化、數字化、開放發展水平,資源之“勢”逐漸轉化為產業之“能”,有效助力全省經濟發展。
火電、新能源合計增發294億千瓦時,有力補齊水電減發缺口,新增投產新能源裝機突破1500萬千瓦、是2022年全年的10倍;硅光伏、綠色鋁、新能源電池等產業強勢崛起,以硅光伏、新能源電池為代表的電子行業成為第四大支柱行業;“綠色云品”矩陣逐步形成,茶葉、花卉、堅果、咖啡等特色產業種植規模和產量穩居全國第一,一大批“云系”“滇牌”農特產品走出大山、走向世界;2023年,旅游市場強勁復蘇,全省接待游客數量和旅游收入創歷史新高,分別是2019年的130%、127%,旅游業從“門票經濟”“觀光經濟”逐步向綜合消費經濟轉變,“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成為世人向往的“詩和遠方”。
發揮園區經濟發展主陣地、“強磁場”作用,我省大力實施開發區振興三年行動,創新開發區體制機制,推動重點產業延鏈補鏈強鏈,打造優勢產業集群,著力引進和培育市場主體,建設一流的營商環境,全面提升開發區能級和水平。
去年以來,全省89個開發區規上工業總產值占全省的比重超過75%,發展規模和質量不斷提升,對全省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開發區吸引制造業投資的引領帶動作用越發顯現,全省引入總投資10億元以上的項目超過80個。綠色鋁、綠色硅、新能源電池、生物醫藥、新材料、先進制造等重點產業加快向重點園區集聚。
在昆明,安寧產業園區狠抓產業發展、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化工、新能源電池產業集群初步成形,新能源電池產業集中度從不足1%提高至10%;在文山,硯山產業園區依托“鏈主”企業逐步延伸綠色鋁產業鏈,綠色鋁產業集中度達到88%,綜合產值同比增長20%;在曲靖,工業產業園區在全市布局,以曲靖經開區和曲靖高新區為抓手,硅光伏、新能源電池等產業強勢崛起;在楚雄,祿豐產業園區硅光伏、綠色鈦初具規模,硅光伏產業集中度接近70%。
在河口、磨憨、瑞麗,沿邊產業園區建設風生水起。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開放潛力,我省重點打造3個沿邊產業園區,同步建設昆明承接產業轉移園區支撐區,形成“三極引領、一芯支撐”的園區分工協作、錯位承接、聯動發展格局,沿邊產業園成為一體推進資源經濟、園區經濟、口岸經濟的有力抓手,為全省經濟發展注入“強心劑”。
內外融合 服務構建開放新格局
中老鐵路動車穿山越嶺,滿載貨物的車輛川流不息,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穿梭來往。地處中老鐵路、昆曼公路關鍵節點的磨憨口岸,是我國通往老撾最大的國家級鐵路口岸,也是通向東南亞國家最便捷的陸路通道之一。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深化、中老鐵路的開通運營以及昆明市托管磨憨鎮等多重機遇疊加,磨憨正依托中國老撾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建設,引培聚集國際商貿、加工制造、現代物流等產業,加速口岸經濟由“通道經濟”向“產業經濟”轉型,曾經的邊境小鎮正在成長為現代化國際大口岸。
當前,我省加快建設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口岸作為連接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關鍵節點,對于融入“一帶一路”倡議、服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尤為重要。
我省一體推進口岸功能提升、口岸經濟發展、口岸城市建設,積極推進通道平臺大融合、貿易大提升、口岸經濟大發展。全省已形成以昆明國際樞紐口岸為核心,以磨憨、河口、瑞麗重點樞紐口岸為龍頭,以清水河、猴橋、天保、關累港物流節點口岸為支撐,其他普通口岸和邊民通道協同發展的“1+3+4+N”口岸發展布局,口岸承載力、帶動力、輻射力不斷提升。
隨著綜合交通網的不斷完善,一條條黃金通道貫通東西,一趟趟國際班列駛向終點,以口岸為流量入口,物流、人流、信息流、資金流、技術流等要素交匯疊加,區域發展新活力不斷激發,口岸經濟成為云南經濟新增長點。
為進一步提升通關效率,破解跨境運輸通道通而不暢等問題,我省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口岸經濟,在全國率先開展智慧口岸建設,以磨憨、河口、瑞麗等口岸為試點,開展基礎設施提升和智慧化改造,實現口岸運行狀態可視、可管、可追溯,大大提升了運行通關效率。磨憨口岸平均日通關量增長至900輛次,磨憨口岸、河口口岸平均通關時間縮減超過一半,為全國智慧口岸建設貢獻了云南方案。
圍繞壯大口岸經濟,我省加快口岸建設,將用3年時間在優化布局、基礎設施、通關能力等方面發力,做強口岸產業,加快打造面向老泰馬新、面向越南、面向緬甸3個方向的口岸群和航空口岸群,努力形成“口岸+通道+城鎮+產業+物流”協同聯動發展格局。
勇擔新使命,奮進新征程。省委經濟工作會議號角吹響,全省上下將錨定“3815”戰略發展目標,形成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強大合力,堅定信心、乘勢而上,不斷積蓄“三大經濟”新動能,推動全省經濟發展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