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這兩年直接引起傳統汽車強國及其龍頭企業的恐慌,除了產業鏈的完整和吊打他們的成本優勢外,主要.還在于我國新能源汽車在外觀設計與智能化方面的遙遙領先。
新能源汽車發展到今天已不再是因為驅動能源的變化,而是稱之為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電動化僅是基礎和前提,而智能化和網聯化才是新能源汽車最終徹底取替代燃油車的殺手锏。
我在談新能源物流車智能化之前,先簡單介紹一下汽車智能化和新能源乘用車為什么在追求極致智能化。然后我們再來談新能源物流車智能化與新能源乘用車有何不同,以及在實現有限智能化方面如何選擇的問題。
01 你不能不知的汽車智能化
汽車智能化主要包括:智能駕駛、智能充電、智能座艙、智能聯網與智能能源管理系統等五個方面的核心構成。其中:
智能充電主要包括自動感應充電、遠程無線充電、智能充電樁等,可以提高充電的效率和安全性。目前車輛無線充電技術盡管研發了近十年,但成本和充電效率依然不夠理想,更多的卻是車內手機無線充電功能的普及。
智能能源管理系統則通過對車輛的能源利用情況和路線信息進行分析,實時優化能源管理,提高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和能源利用效率。混動技術就是在車輛不同運行狀態下油與電驅動的智能切換,達到省油與提高續航的目的。而純電在高速及高風阻狀態下,如何節能目前還是行業待突破的難題。
智能聯網,則是車輛能自動感知與識別各類互聯網及物聯網終端信號,包括而不限于藍牙、WIFI、NFC、星閃( Nearlink)并便利連接,實現萬物互聯及多種服務,如遠程控制、智能導航、在線娛樂、在線控制與管理等,為用戶帶來更加智能化的用車體驗。
智能座艙,從物理范圍來看,智能座艙包括了帶給駕駛員和乘客更加安全、舒適、智能的駕乘體驗所有模塊,包括操控系統、娛樂系統、空調系統、通信系統、座椅系統、交互系統、感知系統等。
智能駕駛,則是采用不同類型的傳感器,實現車輛對周邊道路、行人、障礙物、路側單元及其他車輛的感知,在不同程度上實現車輛安全、自主、智能駕駛,是人工智能在汽車領域融合的重要方向。按智能駕駛程度的不同,一般劃分為L1~L5五個的層次,其中L1~L2為智能輔助駕駛,L3~L5為自動駕駛。無論智能駕駛層次如何不同,智能駕駛都分為環境感知,決策規劃和控制執行三個步驟。
盡管不同新能源汽車企業在車輛智能化以上五個方面各有不同的側重點,但現階段普遍發展重點在智能座艙與智能駕駛兩個方面。
02 新能源乘用車為何追求極限智能化
動力、安全和舒適一直以來都是衡量乘用車性能的三個最主要因素。
在動力方面,在燃油車時代,車輛發動機氣缸數及排量大小是經濟型車輛與豪華車輛的重要區分指標。而在電動車時代只要選擇合適功率的電機和扭矩輸出就可以輕松解決車輛動力問題,尤其是提速0-100km/h純電車型都可以在4秒之內實現,因而很難在動力方面體現車輛之間的顯著的差異。在電車時代,車輛之間差異的落腳點主要在安全與舒適上,這就是為什么新能源汽車上半場電動化僅是基礎與前提,而下半場的智能化和網聯化才是比拼的核心與靈魂。這一點在新能源乘用車上表現得最為突出。
我們都知道乘用車這一大宗商品能給其客/用戶帶來的價值包括四個方面,即經濟價值、體驗價值、情感價值與溢出價值。
經濟價值主要車輛性價比要高,日常使用和維護便宜,保值率不錯。經濟價值是所有客戶都會考慮的因素之一,只是不同的客戶關注程度不同而已。
體驗價值則主要表現為車輛操控性,安全性和舒適度與其過往經驗及心理預期的比較差異。超過其過往認知及心理預期則會給用戶帶來極大的體驗滿足感。
情感價值則是車輛外觀、內飾與品牌是否提升用戶的形象與人設,也就是常說的能不能給用戶長臉和有面子。
新能源乘用車的體驗價值和情感價值的高低大多的參照物為同類油車和電車競品。
新能源乘用車企為了提升產品給客戶帶來的體驗價值和情感價值,以此贏得市場競爭優勢,打造市場爆品,往往在智能座艙不同模塊方面追求極致智能化,尤其是我國國產新能源汽車品牌,一般都有如下標配:
操控系統:包括方向盤,入車自啟;
娛樂系統:包括中控臺屏幕、副駕多媒體;
通信系統:包括 藍牙、WIFI、NFC、OTA等;
交互系統:包括中控屏、儀表盤、HUD;
感知系統:包括雷達、攝像頭、駕駛員健康監控系統、空氣質量傳感器等。
為了提升用戶體驗價值,不少企業在車輛智慧座艙方面在交互安全的基礎上,通過對軟硬件特定功能配置,使駕駛員能在車機互聯、語音交互、駕駛員狀態監控、生物識別、車路協同、安全預警、物聯網、信息安全等技術上得到更優質的體驗,并在舒適化、智慧化、辦公化等方向上不斷進行提升,最終成了沒有做不到只有用戶想不到的驚艷。
而作為新能源汽車領域領頭羊的特斯拉在智能座艙極致化追求方面就遠不如我國國產新能源汽車品牌,所以在市場表現后勁方面也就自然不如我國自主新能源汽車品牌中的頭部企業了。
而在智能駕駛方面,燃油車還在ADAS(汽車輔助駕駛)上持續徘徊,新能源汽車盡管受交通法規的影響大多對外說還是L2輔駕水平,但經常視頻演示的卻是L3及以上自駕技術。
隨著城市智慧交通的發展和交通法規的調整,加上自動駕駛技術的更加成熟穩定,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時代早晚會來臨。各大車企后面比的可能不僅僅是自駕技術水平的高低,更多的是誰能更加經濟的實現完全自動駕駛。目前特斯拉取消成本高昂的激光雷達和毫米波雷達也能實現FSD(完全自動駕駛),而我們的自主品牌都還做不到,需要我們利用窗口期加速追趕和超越。
03 新能源物流車只追求有限智能化
與新能源乘用車追求動力,安全和舒適,用戶在考慮經濟價值的同時,甚至更在意體驗價值和情感價值不同,新能源物流車作為運輸和為客戶賺錢的工具,更在意多拉快跑省和經濟價值。因為新能源物流車的客戶與用戶(司機)往往是分離的,客戶是不會愿意為了司機有更好的使用體驗而支付更多的成本。因為車輛智能化硬、軟件的配置,無論如何都會提高車輛的成本投入。因而只有對提升工作效率和駕駛安全及降低能耗的智能化對新能源物流車方有實際的價值。
在提升客戶工作效率方面,主要在通信系統和交互系統上,如:導航與運輸路線規劃并根據車輛貨物裝卸狀態和交通狀況智能調整最優配送路線。多功能屏遠程收單與交單,智能預約客戶收貨,預約充電,預約售后,適時監控貨物狀態等。
在提升車輛使用安全上,主要在感知系統,包括駕駛員健康及違章駕駛適時監控預警系統,攝像頭及車輛盲區監測與預警系統等。
在降低能耗提升續航方面,車輛智慧能源管理系統等。
對于新能源物流車智能駕駛方面,無論現在還是未來都不會成為發展重點。在輔助駕駛階段,新能源物流車駕駛員是職業司機,除了一些提升安全的智能化配置外,無需加配。而即使未來允許車輛自動駕駛,新能源物流車的自動駕駛也沒有多大的意義,因為新能源物流車裝的是貨,不像乘用車載的是人,人可以自己上下車,貨物不會自己裝卸,無論如何都需要人員操作,所以平添成本的無人駕駛物流車不可能得到大范圍應用。一些特定場景的送貨機器人和某些封閉環境點對點無人駕駛物流車都是有限場景,其到底是一個噱頭還是真能提升經濟價值還難說。
因此,新能源物流車的智能化道路選擇是比較簡單的,即追隨策略,在技術上只要根據自身的需要,將新能源乘用車智能化方面相關技術和配置選擇性地應用在新能源物流車上即可,也不會有研發風險和試錯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