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表示,目前全國新能源利用率處于較高水平。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近日發布的數據證實了這一點。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全國風電、光伏發電平均利用率逐步提高,風電利用率由2016年的82.4%提高至2022年前11個月的96.7%;光伏發電利用率由2016年的90%提高至2022年前11個月的98.2%,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消納形式持續向好 將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我國新能源自2010年起進入規模化發展階段,并網裝機容量快速增長。與此同時,電網建設和消納機制相對滯后,加之新能源發電的間歇性、波動性、隨機性等特性,“棄風棄光”開始出現,并在2016年前后出現高峰,光伏電站被動“曬太陽”、風電機組“望風興嘆”,一些“棄風棄光”嚴重區域新能源建設陷入停滯。新能源發展的主要矛盾也逐步轉為系統消納問題。
為提高新能源利用率,“十三五”期間,新能源開發布局的主導因素由資源條件轉向消納條件。而在日前公布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中指出,我國可再生能源將進入高質量躍升發展新階段。
在這一判斷中,“高質量”不難理解,所謂“躍升”,既是裝機規模的跨越式發展,也是可再生能源在電力消費中的占比快速提升,更是發展模式由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的新轉變。
以風電、光電為代表的新能源作為可再生能源的主力軍,將在未來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中起到“挑大梁”的作用。因此,必須堅持先立后破、通盤謀劃和系統觀念,有效化解新能源發展面臨的各種挑戰。當務之急是要統籌解決好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和高水平消納,以及保障電力安全可靠供應之間的關系,協同推進新能源的規模、效益和安全。
一方面,要挖掘新能源就地消納的潛力。從利用方式看,新能源就地消納是最經濟的方式。提高新能源就地消納水平,需要進一步挖掘潛力空間,鼓勵引導全社會消費新能源等綠色電力,推動綠色電力在交易組織、電網調度、價格形成機制等方面體現優先地位,為市場主體提供功能健全、友好易用的綠色電力交易服務。同時,在具備條件的工業企業、工業園區,加快發展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風電等新能源項目,提高終端用能的新能源電力比重。
另一方面,要加快外送通道建設。特高壓輸電線路就像電力“高速公路”,在新能源就地消納能力有限的情況下,通過外送通道將新能源電力輸送至用電負荷較高的發達地區,既能滿足產業聚集地區用電需求,也能實現新能源電力的有效利用。從長遠看,提高新能源消納水平,需要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突破省際壁壘,從電網技術、交易機制、基礎設施等多方面發力,實現新能源電力在全國范圍內的合理配置。
發展儲能促行業較快發展 提升技術創新謀求更大空間
在“雙碳”目標推動下,新能源裝機持續快速增加。大規模新能源發電接入電網,電力系統運行中的調峰資源不足情況進一步加劇,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壓力持續上升。
在這一背景下,加快抽水蓄能、電化學儲能等各類儲能發展成為行業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儲能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技術和基礎裝備。
與此同時,在光伏發電領域,降本增效同樣是持續發展的主旋律。為引導采用先進技術,推動光伏行業進一步高質量發展。光伏行業近年迎來了快速發展機遇,正逐漸成為未來中國重要的電源之一,大尺寸、高功率的光伏組件也帶來了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收益,不斷推動光伏行業發展,讓綠色能源走進千家萬戶,為能源的綠色低碳發展積極貢獻力量。
2022年9月份,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會同電力規劃設計總院發布了《光伏建設先進性指標》,再度向行業發出高質量發展信號。
而在技術創新方面,210大尺寸組件也成為行業趨勢所向。210組件兼具高效率、高功率、高可靠性能和系統端BOS、LCOE成本顯著降低的特點。全面平價時代,210組件的度電成本優勢更為突顯。
行業人士指出,未來在自主創新方面,要突破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環節,鼓勵在大基地創新應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半導體等核心裝置和軟硬件,支持核心可替代產品部件在光伏產業的應用,支持大型國產先進軟件平臺的推廣。同時,鼓勵采用基于智能化和綠色低碳供應鏈的先進光伏產品,因地制宜開展智能光伏電站建設,推動光伏利用率持續攀升。